今年,宝马成了中国市场的喜剧人,上演了一出“我来了”“我走了”“我又来了”的闹剧。
在经历了8月份的销量暴跌之后,7月份还高调宣布退出价格战的宝马,又灰溜溜地加入了价格战。
根据宝马多个门店目前的报价,官方指导价约95万的纯电旗舰轿车i7,现在裸车价格只需约57万元;
之前炒的火热还涨价6-7万元的i3,如今19万就可以拿下。
背靠宝马的支持,部分经销商居然拒绝交付车辆,暗示客户想要提车必须先交钱。
能在宝马大幅涨价后还购买宝马的人,除了宝马的真爱粉,大概率就是“买涨不买跌”的大富翁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降价我都不买,涨价了想让我买车,还附带霸王条款,除非我人傻钱多!
因此,最支持宝马涨价的,还是得到了实惠的经销商,以及巴不得它出事的同行们。
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后,奥迪、奔驰、日产纷纷表示支持宝马,同时也表示自己即将退出价格战。
但最后它们一个也没走,只有宝马是真的受伤了。
中国市场不会惯着宝马,涨价后的宝马销量直接从原来的6万多台下跌到3.48万台,几乎被腰斩了一半。
就在宝马孤立无援时,曾经对它鼎力相助的同行们挺身而出,笑纳了宝马流失的大部分订单。
8月份,奥迪售出4.79万台、奔驰4.9万台,作为一脉相承的车系,它们可从没有把宝马当成好朋友。
本想摆架子,结果却差点散摊子,9月,宝马无奈之下只好宣布重新回归价格战。
目前,厂商指导价145.9万的宝马i7豪华套装,部分地区售价仅90.38万,降价高达55.52万。
50多万的降幅,完全可以再买一辆宝马5系了。
中国市场向来都不是好混的,中国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降价都没人买的车,难道涨价了就有人买?
其实,宝马与其在价格战方面反复横跳,不如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宝马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大批“黑粉”,他们针对的主要是宝马的车型设计。
近年来,宝马不断加大双肾进气格栅的尺寸,虽然这是宝马的标志性设计元素,但过大的尺寸让车辆的前脸看起来过于夸张,缺乏整体的协调性和美感。
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新宝马7系的超大“鼻孔”,搭配新风格下的小眯眯眼大灯,看起来十分怪异,整体造型让人难以接受。
宝马部分车型在车身线条和比例的设计上存在问题,宝马X2等车型的车身线条不够流畅,整体造型看起来较为臃肿,被网友调侃宛如“老头乐”。
宝马旗下不同车型之间的设计风格差异较大,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宝马车型时,很难感受到品牌的统一风格和设计理念,也影响了品牌的整体形象和辨识度。
如果宝马能正视这些设计缺陷,设计出更加流畅,且符合大众审美的车型,那么凭借其在业内的影响力,客源自然不会少。
此外,宝马曾因刹车系统出现故障,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超过150万辆汽车,涉及X系列、5系、7系、Mini Cooper 等多款车型,这对宝马的口碑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中国市场,宝马则存在着更多的原则性问题。
作为世界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在很多中国消费者心中,是豪华、品质和性能的象征。
近年来,宝马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一些产品质量问题,部分车型存在烧机油、漏油、漏水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维修成本。
2023年上海车展期间,有现场观众爆料,中国访客去领冰淇淋时,工作人员谎称已经发完没有了,但随后外国访客来领时,工作人员不仅拿出了冰淇淋,还贴心地教他们如何食用。
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不满和广泛关注,对宝马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宝马的股价也一度下跌,市值蒸发了不少。
“冰淇淋事件”的发生,让宝马在国人心中的神圣地位轰然倒塌,他们开始倾向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对宝马“祛魅”。
目前,宝马面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同往日。
以前,宝马和奔驰、奥迪同处三大豪车之列,稳坐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剩下的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无论如何争斗,也终究是二线豪车,动摇不了大哥的地位。
现在,各种新能源汽车宁可赔钱,也要制造出更加高端的汽车,让消费者开的满意,用的舒心。
虽然宝马也跟随潮流,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但中国人并不愿意为这种性能差的杂牌电车买账。
或许在对手的围攻下,宝马依然可以凭着品牌影响力强撑一阵,可坐吃山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推陈出新、树立口碑,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对宝马来说,仍是一个难题。
— END —
参考资料:
第一财经日报:《新车动辄降价几万:奔驰、宝马和奥迪3月保值率环比下降》
*文章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TWYMG
编辑:一乙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6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3948 电子证书1088 电子名片62 自媒体7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