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长城、广汽传祺、领跑、哪吒等中国车企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参观者不仅交流询问各种细节,而且争先进入车内体验一番——这是近期举行的2024马来西亚车展上的一幕。
不仅如此,车展上马来西亚的本土国民汽车品牌宝腾,因为吉利的入股也蕴含了浓厚的中国元素。与之相对应,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街头,飞驰而过的中国汽车品牌频率正越来越高。
马来西亚只是中国汽车出海的一个缩影,凭借智能化、电动化以及新颖的造型等多方面优势,中国汽车增速变得越发稳健。在汽车产业“内卷”的同时,不少车企也向海外谋发展: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491万辆,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在此基础上,不少企业更是谋求海外建厂,或是与国外汽车品牌合作输出技术和资金等方式,让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
“汽车出海一般分三步走,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目前,中国车企已经坚实迈入第二步,而且在积极探索第三步的路径。”业内人士告诉潮新闻记者,中国车企不满足整车出海的简单做法,开始把技术、人才与资金协同出海,当地建厂当地卖,融入对方的经济体系之中。不过,距离中国车企在世界各地建立全供应链生态,实现全球化生产、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这个目标,这条海外之路还是任重道远。
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码头。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实现长期主义,中国车企仍不能松懈。
中国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告诉潮新闻记者,与欧美日韩的车企相比,中国车企仍需学习进步。
章弘分析称,欧美日韩的车企无论是在整车出海阶段还是在海外建厂阶段,都特别注意打造本土化,即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汽车文化,使用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利用当地的销售网络渠道,广告宣传渠道及模式,雇佣当地的人才,在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的同时,让当地各界感受到外资企业进来后,可以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对于种种壁垒和风险,不仅要以国际化理念和价值观为指引,也要有较为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准备及切实可行的预案,立足不同市场实际,力争破解种种壁垒,研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中国企业要做好基本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稳扎稳打,才能在国际化的市场洗礼中步步为营,行稳致远,达成国际化的愿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6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3805 电子证书1088 电子名片62 自媒体7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