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当全球销量老大很多年了,每年卖出的车超过1000万辆;
丰田RAV4、卡罗拉连续多年登顶全球卖得最好的车型,单款车一年销量常过百万;
1966年推出的卡罗拉后来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型之一
在日本本土,丰田更是顺风顺水。1955年到1970年,日本经济增长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十几年的时间就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强国。日本私人汽车迅速普及,在1960年代,日本汽车的产量连续超越法、英、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
作为日本汽车的老大,丰田的好运气一波接一波。1970年代,全球连续闹了两次石油危机,一方面油价飞涨,一方面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急剧收紧环保政策,对汽车排放和油耗做出严苛要求。丰田通过改进发动机燃烧、引入催化转化器、开发前驱车等一系列组合拳,打出了高质量低油耗的名头,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
1975年,丰田取代销量下滑的大众,成为美国进口汽车头号品牌。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日本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国内。
1990年代,丰田推出了新的招牌技术:混合动力;进入新世纪之前,销量冲进全球前3,仅次于美国的通用和福特。
到2008年,丰田把通用拉下全球销量冠军宝座——从1931年开始,通用把持老大位置整整77年。
此后,宝座偶尔被通用和大众争抢,但最终丰田还是坐稳了全球销冠位置。
TPS的“准时化”可以削减零部件库存
大规模生产,通常需要准备充足的零部件,以保证装配线高速运转。大量的零部件,形成大量库存,大量库存又形成大量资金、场地、人员、管理、物流等成本——这都是大野耐一眼中的浪费。
“自働化”是丰田独创的词,“动”字加了个“人”字旁,可以粗略地翻译为“人性化的自动化”。
大野耐一建立的丰田生产系统被业界奉为圭臬
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前,TPS并没有引起业内注意;石油危机引发了经济问题,汽车销路变差,各大制造商利润下滑甚至亏损,这时候,大家才开始研究为什么丰田可以闷声发财。
丰田TPS把美国人的制造方式远远甩在身后,《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引用了1986年的数据:当时,丰田某工厂装配一辆车,速度比通用某工厂快一倍,而质量缺陷仅为其三分之一。
为什么只有丰田行?虽然被指电动化转型缓慢,但丰田已经连续4年全球销量第一,今年坐稳老大位置也无悬念。
丰田还最能赚钱,利润率辗轧同行,甚至比奔驰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都高。
这当然要归功于TPS,丰田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降低了成本,还控制了质量缺陷。丰田车卖到了全球各个地区,以可靠耐用著称于世。
丰田生产线上,如果发现问题,每个工人都可以拉动开关停止生产线以查找原因
TPS还需要“协作精神”。
从大处看,TPS是一套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总装厂的庞大系统,链条极长而且极其复杂,哪一个环节掉链子,“准时化”就泡汤。(几十年来,丰田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深度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协作方面有先天优势)
从小处看,装配线上的工人也要主动相互协作,这样才能保证TPS高速而精密地运转。
总之,流水线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而“自働化”又让人恢复了一定的能动性。但管理机器容易,管好人可不简单,无论让员工发挥“工匠精神”还是“协作精神”,都说来容易做来难。于是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依然把宝押到了高度自动化上,内心里还是觉得机器比人靠谱。
大野耐一说:“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意识革命’,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维”。TPS属于知易行难的学问,直到今天,TPS还是属于丰田,其它汽车公司也搞“看板”、也降库存,但有的学了个大概,有的只是掌握了皮毛,功夫终究不敌丰田。
汽车史上第一次“大卷”,由福特掀起,用流水线组装、大规模生产把大批手工汽车制造商卷出了历史进程。
第二次“大卷”,由丰田掀起。在汽车制造方面,丰田是福特的学生,但却敏锐地观察到了大规模制造的缺陷。丰田TPS通过对自动化制造方式的极致优化,发挥人的能动性去“彻底消除浪费、质量不稳定、作业不规范”,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和质量的目的。
现在,第三次“大卷”已经从中国开始发端,汽车市场风起云涌。这次大卷的发起者是谁?卷的是什么?会卷出什么结果?下篇再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5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2499 电子证书1086 电子名片62 自媒体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