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当全球销量老大很多年了,每年卖出的车超过1000万辆;
丰田RAV4、卡罗拉连续多年登顶全球卖得最好的车型,单款车一年销量常过百万;
丰田多款车名列世界最畅销车型
丰田的销量还呈现可怕的均衡性,在中美日欧和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上都有不错的份额。
丰田车的毛病少也是全球著称,在各种汽车可靠性排行榜上,一直保持顶尖位置。
丰田还是最赚钱的汽车公司,不单是利润规模大,利润率也是行业顶尖水平。
在汽车史上的第二次“大卷”中,丰田异军突起,击败称霸半个世纪的美国通用、福特,同时阻击了德国大众,成为新一代霸主。(汽车业第一次“大卷”,可参看以前文章)
所有制造企业的利润,都是靠降低成本获得的,丰田控制成本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丰田可以穿越周期,在经济低迷时依然赚钱?丰田车以可靠耐用著称,这种品质从何而来?
丰田的老大之路1955年,美国汽车业登上巅峰,年产量首次超过800万辆,占全球80%以上。
此时,全球汽车销量老大是通用,从1931年开始,通用超越第一次大卷中的“卷王”福特,成新一代销量王。
也是在这一年,日本首款“纯国产汽车”丰田皇冠上市,并在1957年尝试向美国出口。由于质量不佳,动力和悬架都难以适应美国的高速公路,丰田汽车首次叩击美国大门以巨额亏损铩羽而归。
1957年,丰田皇冠开始向美国出口
丰田并未因此气馁,1967年向美国输出了第三代科罗娜(Corona),这款车针对美国市场进行了优化设计,动力更好并搭载了自动变速器。科罗娜配置齐全,售价1860美元,大致介于美国车(2000美元以上)和欧洲车(1600美元左右)之间。
科罗娜在美国一炮而红,丰田对美国的出口量开始猛增;随后接踵而来的一代名车卡罗拉顺风使帆,在美国市场开疆拓土,带动丰田在1969年成为美国第二大进口品牌。
在各国汽车可靠性排行榜上,丰田都在顶尖位置(数据来自美国《消费者报告》)
从1980年代开始,各大汽车公司开始向丰田取经,参照TPS改进制造流程。但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丰田的高度,而且,只有日本企业(比如本田)堪称优秀生。
在第一次汽车“大卷”中,福特流水线把汽车制造从手工时代带入机械时代。从此,人成为另一种机器,靠机械而单调的动作和机器一起完成装配。
这种工作,俗称“流水线上打螺丝”。
丰田TPS和福特式流水线最大的区别,就是“自働化”,所谓“人性化的自动化”。
这首先需要“工匠精神”。
TPS的精髓,是用人的智慧来发现和改进自动化制造的缺陷。没有大野耐一那种死抠细节的工匠精神,不可能产生一整套高度复杂而精确的TPS;生产现场的管理、监督、操作人员没点工匠精神,缺陷改进也无从谈起。
丰田生产线上,如果发现问题,每个工人都可以拉动开关停止生产线以查找原因
TPS还需要“协作精神”。
从大处看,TPS是一套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总装厂的庞大系统,链条极长而且极其复杂,哪一个环节掉链子,“准时化”就泡汤。(几十年来,丰田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深度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协作方面有先天优势)
从小处看,装配线上的工人也要主动相互协作,这样才能保证TPS高速而精密地运转。
总之,流水线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而“自働化”又让人恢复了一定的能动性。但管理机器容易,管好人可不简单,无论让员工发挥“工匠精神”还是“协作精神”,都说来容易做来难。于是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依然把宝押到了高度自动化上,内心里还是觉得机器比人靠谱。
大野耐一说:“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意识革命’,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维”。TPS属于知易行难的学问,直到今天,TPS还是属于丰田,其它汽车公司也搞“看板”、也降库存,但有的学了个大概,有的只是掌握了皮毛,功夫终究不敌丰田。
汽车史上第一次“大卷”,由福特掀起,用流水线组装、大规模生产把大批手工汽车制造商卷出了历史进程。
第二次“大卷”,由丰田掀起。在汽车制造方面,丰田是福特的学生,但却敏锐地观察到了大规模制造的缺陷。丰田TPS通过对自动化制造方式的极致优化,发挥人的能动性去“彻底消除浪费、质量不稳定、作业不规范”,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和质量的目的。
现在,第三次“大卷”已经从中国开始发端,汽车市场风起云涌。这次大卷的发起者是谁?卷的是什么?会卷出什么结果?下篇再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5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1897 电子证书1086 电子名片61 自媒体66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