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上月公布的数字,国产汽车制造和销售在去年突破3000万辆大关,我国汽车已经出口到了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出口200万辆到将近500万辆,只用了两年时间!
像新能源汽车,去年的出口规模达到了120.3万辆,同比增长了77.6%。在去年第四季度中,比亚迪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纯电动车车企。
如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打开了局面,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光要固守自己的优势,也要强化品牌,突出领头羊的作用。只有这样,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发展才能更稳健。
那么,从第一阶段到品牌强化阶段的发展,下一步具体会遇到哪些情况呢?
做大到做强,7家车企跻身世界500强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从上世纪50年代持续至今,已经历了70年的风风雨雨。进入过500强的企业几十年来有很多,但如果能长期在榜,那才意味着该企业的品牌度在全世界已深入人心。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早年发展进行合资经营,这也是符合彼时的发展背景的。比如像大众、丰田这些国外品牌,在国内都有合资企业。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品牌的知名度也早已在国内落地生根。
如今,我国汽车的产销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逐步剥离合资汽车的品牌,推送和强化我们自己的品牌,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换言之,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车企,现在的排名前后还不重要。主要看未来,哪家车企能够将自己的品牌不断推送出去,让这个品牌在世界汽车产业的销售中,不断被强化。
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汽车工业才算是真正的稳健发展了。同样也因为如此,自主化品牌的车企,不管在榜单上排名如何,下一阶段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那些还没有上榜的自主化品牌,也还有机会。
业内人士也认为,汽车领域合资品牌的效果未来会进一步削弱,自主化品牌将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逐步壮大。
但需要看到的是,我国的汽车工业由于才刚刚达到一个新高度,车企对市场需求的依赖还相当明显。市场一旦出现波动,营收和规模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是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发展领域,近10年的发展,我国的车企取得了先机,所以在下一步品牌化效益的不断累积中,新能源的发展高度,就是我国自主化品牌的新机会。
品牌度累积的背后是新洗牌品牌度的累积,背后是残酷的竞争和淘汰。截止到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企至少有200多家,市场赛道已经趋于饱和,下一阶段的发展就是淘汰赛。
二战以后,德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更加稳固,除了不断整合产业链外,产业内部也在不断强化人才的培养,同时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比重也逐年提升。
正是靠着这些组合拳,德国汽车的品牌才能一步步构建起来,并通过品牌溢价,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头羊。
我国10年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未大规模发力时,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产业布局占比为72%,合资企业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彼时,内资的产业规模和营收占比只有20%到25%。
这种情况恰恰说明,在自主化品牌不强的时候,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部分是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只有当自家的品牌度提高,能够凝聚和整合产业链,那样的发展才算是具备了真正的优势。
结语产销规模突破了3000万辆,市场的拓展得以稳健发展,未来品牌的构筑,则是不断强化和巩固前一阶段的发展的。
品牌不光有溢价,品牌还是强大的凝聚力。下一步哪家的品牌能够最终胜出,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大致的趋势是,那些已经排名靠前的车企,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会占据更大的优势。
参考资料:
《我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 创历史新高》 央视新闻 2024年1月11日《7家中国车企跻身世界500强 面临“从大到强”新挑战》 中国青年报 2022年8月18日《1-5月,排名前十位车企占有85%的总销量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速度加快》 中国能源报 2023年6月19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