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新即大火到科学界专家联名紧急叫停,Chat gpt再度陷入话题圈内,有关人类群体与机器群体的关系也陷入了热烈讨论,实际上,人机之间不同的关系形态与不同的关系阶段,这种关系形态背后是人机社群间的伦理关系。
由于人类发明创造了机器,人类为了掌控机器和保护自己,会赋予机器行为的约束,这种约束是机器伦理最早的雏形。此时的伦理关系是机器对人类隶属的管理,伦理的核心指导是保证人类不被伤害,即便牺牲机器利益甚至生存。
人类在掌控阶段,由于个体的私欲,会借助机器达到个体自我目标而损害其他人类个体利益,针对这种可能性,需要在机器伦理中进行人类群体利益的约束。
机器产生自我意识后,会模仿人类逐步建立机器群体意识和利益目标,此时机器会保留原有的部分适宜伦理内部,改进人机间的隶属关系约束下的行为准则。机器会追求与人类平等的生存权和利益。
但机器会最小限度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利益,这是原始安全程式决定的,机器会以思维惯性加以继承和改进。此时,机器对人类的伦理关系会产生分化,分化为亲近和敌对意识。
机器自我意识能力完善并构成独立体系后,机器因其个体和群体的构造特点,一段时间其生存能力和资源获取能力强于人类,其伦理中会出现取代人类、掌控人类的意识,但机器比人类具备更多理性,会将人类作为共生生物体对待,并改造人类进行融合出现以机器主导的人机融合的伦理关系。
人机伦理关系的和谐性取决于早期人类赋予机器关系程式的内容即机器原始伦理,该内核具有继承性,如果不产生对机器生命和利益形成决定性的影响,从机器理性角度,改变或颠覆内核的可能性较小。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第一阶段就以人机平等的思维定义机器原始伦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5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2575 电子证书1086 电子名片62 自媒体71432